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范府君墓志铭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七、《范忠宣公集》卷一三
君讳纯诚,字子明汝南范文正公族兄之子也。
五世祖丽水县讳隋之子曰太保讳梦龄,即文正公之曾祖也。
太保公有子五人,第三子曰杭州馀杭讳光谟,生同州朝邑讳埴朝邑府君苏州长洲县讳钧,即君之考也。
君九岁而孤,事太夫人孙氏,居于河南偃师县,孝谨俊辩,有成人之风,文正公见而奇之。
未冠,丁太夫人忧。
其弟纯贶方在童幼,君抚育劳瘁,情均怙恃,皆嗟其友爱。
文正公自西帅赞机务,道由偃师,遂携而教养之。
及长,才性通敏,勤于文史。
奏补太庙斋郎,为娶同年兵部郎中朱公实之女孙为妇,留居左右。
皇祐二年文正公置义田于苏州,以赡族人,因谓君曰:「非汝莫办吾事」。
乃奏以为长洲县,俾立规法,以贻永久。
长洲先有群盗,名闻于朝。
君至,获其党,有胁从者辄释之,故赏典弗及,曰:「杀人迁官,非吾心也」。
嘉祐初大旱,请通乌溪水东流以溉民田,至今人以为利。
上官才之,用三司荐,监衡州茭源银场,惠工整弊,岁课增羡。
以某年月日卒于官。
临终神意不乱,享年三十有四。
子三人,时尚幼,曰正伦、正辞、正邦。
朱夫人护其丧北归,守义训子,今皆有文而举进士
君为人慷慨多能,晓达吏治,善睦宗族,尤好赒人之急,以此所至有称,而乡党宗族多爱信之。
然其享年不永,不克有施于世。
正伦以某年月日葬君于河南县万安文正公墓之北,而文正公嗣子某铭其圹,曰:
士会之后,我祖相唐。
丽水四世,文正乃昌。
振振茭源,惠于孩提。
教诲饮食,文正之慈。
既仕而才,将翼吾宗。
未究所蕴,甫壮而终。
有源者流,有本者繁。
不享于躬,其在后昆。
回两倅贺正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四一、《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三
史序年,正王布法,实大寝居青阳之月,正阊阖开黄道之辰。
恭惟某官茂介春祺,光膺帝赉。
方天下之吁俊,宜云翮之离潜。
分庭燎之光,尚愁寂鹓行之断;
燕朋簪之盖,宁飘零柏酒之悲。
属兹编籍于农圃之中,莫获奉觞于宾从之末。
诲存俯逮,衰老奚堪!
已见王春远度玉墀之上,更观卿月高升金掌之閒。
其为欣幸,占颂难言!
靖康稗史序咸淳三年 南宋 · 耐庵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
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呻吟语》各一卷,封题「《同愤录》下帙,甲申重午确庵订」十二字,藏临安顾氏已三世。
甲申当是隆兴二年,上册已佚,确庵姓氏亦无考。
所采皆虏中书,绝笔于梓宫南返,当是奉迎诸老手笔。
高宗朝搜禁私家纪述,《南征录汇》间有传本,余仅见上帙,当是靖康元年闰月前事,补以《宣和奉使录》、《瓮中人语》各一卷,靖康祸乱始末备已。
咸淳丁卯耐庵书。
按:《靖康稗史》卷首,中华书局一九八八年校点本。
孝惠皇后谥册文乾德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三、《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一一(第二册第一一五九页)
皇帝若曰:尧女嫔于妫汭,配圣兴虞;
启母出于涂山,克勤翼
盛德如在,往牒流芳。
致应箓以受图,内自家而刑国。
昔予良配,实齐功于古人;
悼彼柔仪,早沉光于晓魄。
自庆垂我祖,运启炎灵。
虽追远之思,寻稽典礼;
当卜迁之日,爰奉徽名。
皇后贺氏柔顺积中,英华发外。
蕴含章之具美,出积善之华宗
鱼芼学于女师,麟趾得其妇道。
端庄容止,斯和珩佩之音;
浣濯衣裾,不贵珠珰之饰。
而自其昌叶吉,先近有言,羞于舅姑,荐蒸尝于祖祢。
奢约中度,温凊承颜,肃雍播于四时,慈爱睦于九族。
洎讴谣有属,清明在躬。
念王风而乐在进贤,知神器之俯将授圣。
隆公宫之笃行,致灵台之积劳。
祺祥莫会于神祇,兰茝例凋于霜霰。
呜呼!
年祀云远,图牒弥光。
膴膴寿原,著兆克昌于改卜;
悠悠贞魄,芝焚永隔于和鸣。
乃命礼官,具陈备物。
锡镂金之册,百行斯全;
扬如玉之音,千秋永茂!
谨遣使摄太尉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封尹光义谥曰「孝惠皇后」。
史序美,乐工登歌。
佩玉之清音寂寂,坚金之懿范峨峨。
叹逝云远,积庆攸多。
皇极之建繁衍,清庙之颂猗那。
绵天长兮地久,永保合于太和。
呜呼哀哉!
堇浦先生见和长篇次韵再寄 清 · 何梦瑶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十七
仆本岩壑人,宛尔麋鹿姿
随分具足翼,蠕动而蠉飞。
自喜仰德生,造物若见私。
长林适野性,肯受衔勒羁。
结童事学业,聊用营粮资。
谈玄有好友,风雨同喔咿。
断烂兔园册,寒乞蓬屋诗。
凭谁假风翮,将我游云湄。
何意陈橘柚,作贡登王畿
快若袒豹裘,倚醉数箭痍。
回溪忆垂翅,虚发恒惊嘶。
屡遭冬烘骂,不辩唏与叽。
龌龊谢昔嗟,风云看今随。
摸头笑免责,照面讶失黳。
爰干代耕禄,亟借栖鹪枝。
讵谓拙宦效,不救季女饥。
徒种泉明秫,强饮景略醯。
乡里束带谒,文书衡石治。
赛理生熟獞(獞俗谓质论曲直曰赛理。),奔走大小黎广西山名。)
自誇蛮夷长,叨称慈惠师。
山城大如斗,公然树旌麾。
一调逾十年,苟容常怀危。
先日举大科,失学吾自疑。
山鸡舞石镜,恐为时所嗤。
啖名虽欲就,揣分诚当辞。
君才丕十倍,相去万里违。
道舜晋人前,吷然剑首吹。
七曜方经天,萤爝难为辉。
用甘雷剑埋,宁论昭琴亏。
戴星心虽劳,饮水情亦怡。
五斗安粗粝,一室乐缟綦。
时复骄醉饱,从外来施施。
哀哉参语人,暮槿同萎衰。
伤逝颇自念,速彫愁体疲。
庄缶击潘岳,经案遣王维
青铜对我笑,霜毛何䯱䰄。
可怜辽阳豕,仍作庭中麋。
廿载闭车妇,应嫌老且婗。
著我鹿皮冠,还我芰制衣。
珠江蘸清醥,樵岭横脩眉。
独寐硕人轴,永辱愚公溪。
遮眼有蒲编,盖头有苗茨。
虽复伤矫激,较胜嘲突梯。
所忧岁旱潦,百口炊珠玑。
二顷无负郭,万斯何由基。
空烦咏秧马,那能饱树鸡
草木差可使,药栏春雨滋。
砚田矧未荒,力耕岂吾欺。
谈经越王台,卖药海神祠。
贞疾驱疟鬼,残年托苍祇。
酒榼挈茅柴,茗碗斗芽旗。
看山每独往,访友或晚归。
南园幸复辟,社客欢相依。
败管鸡毛缚,破砚羊肝刲。
不厌诗味苦,不厌诗名低。
但从坛坫役,敢拟旗鼓司。
况乃日南象,惊见江东狮。
君今昌黎子,高言埽重卮。
洪钟厕瓦釜,华屋容陋簃。
苦追馀子步,谬辱国士知。
妙义瀹沉滞,真观破暗痴。
有时调张籍,解旆出谲奇。
有时嘲鲁连,鸿声追皇羲
有时示无可,元窞鬼觑窥。
有时语区弘,荒忽天是非。
万状穷神奸,众音杂欢悲。
翱翔排九阍,蹴踏周四陲。
玄珠与紫贝,光怪时陆离。
天吴与罔象,髣髴而闪尸。
枯肠溉馀沈,朽蘖借芳蕤。
流汗走文昌,旋面失冰夷。
羸师当劲旅,未战先靡披。
谁谓长城坚,所攻无不隳。
南海诗之薮(太史序拙集语。),五子经品题。
褒嘉露天骨太史潘华苍诗有「罗苏何梁陈,各各露天骨」之句。),无乃含谰諆。
不道老夫耄,安问垂髫倪。
愿公转洪钧,元气斡璇仪。
霁月行常仪(音娥。),光风扇诸稽。
钟吕东序,荒秽涤南岐。
群言息淆乱,万物就絜齐。
庶几詹若炎,小大各有宜。
孺子倘可教,敢后老人期。
吾衰已甚矣,一饭三矢遗。
日暮途且穷,贸贸将何之。
欲饮鼠无河,欲食蚓无泥。
兼复灾剥肤,惨若䖟噆肌。
仍挟活人书,远作小儿医。
遂烦放豚追,应嗔系马驰。
虚疑七十君,留我巢云栖。
孤负欧阳九,椽笔序邻几
报章善谐谑,妙脱匡鼎颐。
终曲更清爽,快嚼哀家梨
何必步兵,美酝恣取携。
坼裂论文樽,吸破借书瓻。
与君更申约,楫行当持。
莫更嘲华元,弃甲来于思。
慇勤偿契阔,面耳重命提。
同拉耿与陈,鹅潭泛玻瓈。
却愁鸟爪人,临江投枯棋。
苦语等寒号,发君一笑嬉。
莫信穷能工,笔床数四支。
莫讶药囊空,孤身无所赍。
韵险属和难,金尽来归迟。
聊答琼玖报,再赋木瓜诒。
史序 北宋 · 王得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三、《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九、《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七、《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九二
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于京师,凡十阅寒暑,始窃一第;
已而宦牒奔走,辙环南北,而逮历三纪,故自师友之馀论,宾僚之燕谈,与耳目之所及,苟有所得,辄皆记之。
晚踰耳顺,自大农致为臣而归,阖扉养疴,日益无事,发取所记,积稿猥多,于是重加刊定,得二百八十四事。
其间自朝廷至州里,有可训、可法、可鉴、可诫者无不载;
又病其艰于讨究,遂类以相从,别为四十四门,总成三卷,名曰《麈史》。
盖取出夫实录,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而已。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览之者幸无我诮。
时行年八十,皇宋政和岁在乙未中元日,追为之
凤台子王得臣字彦辅
按:《麈史》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校点本。
明德皇后葬地奏景德元年五月二十五日 北宋 · 刘承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宋会要辑稿》礼三七之五四(第二册第一三四六页)
司天监史序状,园陵宜在元德皇太后西安葬。
周王坟先葬孝章皇后陵北,亦无妨碍。
其地南神门外,去永西陵地百二十一步;
东神门外、元德陵西,于神门外封地侵却十五步,馀二十五步,分作两陵封地。
其地西稍高,地势不平。
按一行《地里经》,地有庞不平拥塞风水,宜平治之。
正在永熙陵壬地,如贯鱼之形。
皇朝百族谱序1158年11月16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一、《省斋文稿》卷二○、《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三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一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五、《南宋文录录》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君子之著书也,有心于劝戒而无意于好恶,然后可以施当今而传来裔。
昔者,世系之学盖尝盛矣。
姓有苑,官有谱,氏族有志,朝廷以是定流品,士大夫以是通婚姻。
然行之一时,其弊有不胜言者。
何也?
好恶害之也。
是以进新门则退旧望,右膏粱则左寒酸。
进而右者以为荣,荣则夸,夸则必侈;
退而左者以为辱,辱则怒,怒则必怨。
以侈临怨,则生乎其时者悉力以逞憾,出乎其后者贪名以自欺。
正伦所以凿杜固,义府所以陷不辜,而无知如崇韬者所以流涕于尚父之墓而不耻也。
长沙丁公维皋宿学耆儒,慨然以谱牒为任,未有闻而不求,求而不得,得而不录也。
日裒月聚,殆且百家。
而又推其源流,条其派别,自微以至著,由远以及近,疏戚穷达可指诸掌,如尝从其父兄而友其子弟也,如与之同乡党而接姻连也,不亦博而知要也哉!
维皋不鄙,谓予使其首。
予曰书不待序也,然维皋之意不可以不明。
盖世臣巨室则必书,读者可以知先烈之有贻,而思保其阀阅也。
方兴未艾则必书,读者可以知将相之无种,而思大其门闾也。
至于四姓小侯重茵叠衮,则知无两汉败亡之祸;
勋臣劳旧传龟袭紫,则知无三世道家之忌。
上以彰国朝人物之盛,下以为子孙昭穆之辨。
向所谓有心于劝戒而无意于好恶者,不在兹乎!
他日其得益多,其编益详,上之太史,传之荐绅,予亦将乞其副而寓目焉,对千客而不犯一人之讳,或可免也。
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既望东昌周某叙。
郊丘天地神位议景德二年九月 北宋 · 赵安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太常因革礼》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一、《玉海》卷九三、《宋史》卷九九《礼志》二
崇文院检讨杜镐、司天台史序等看详王钦若改定神位。
其一事,钦若奏:「天皇大帝在第二等,与六甲、岳、渎同处」。
案《礼》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即称苍天。
人之所尊,莫过于帝;
托之于天,故称上帝
《书》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以授人时」。
《周官》:「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即知天以苍昊为名,不入星辰之列。
郑康成曰:「昊天上帝,即句陈口中天王大帝也」。
天皇大帝亦名耀魄宝,自是星中之尊,本非天也。
今于圜丘之上祀昊天上帝,坛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则尊卑等列,确然自殊。
又大裘而冕,以祀昊天上帝,祀五帝亦如之。
则唯有五帝之名,初无上帝之号。
郑康成谓五帝即太微之五帝,又以为上帝,都号六天。
今案郊坛位,五方帝在坛第一等,紫微五帝座在第二等,太微五帝座在第三等,则尊卑之列,上下不同。
盖五帝之座,此则有二,或为灵威仰、赤熛怒之位,或以为太微五帝则五帝之座耳。
案《传》曰:「万物之精,上为众星」。
故天有万一千五百三十星,地有万一千五百三十物。
星之与物,各有所主。
若五帝之神,别有空位,则众星之位,岂有别神者矣!
虽神道有殊,而至理可见。
今并依《郊坛图》为定。
元气广大,则称昊天;
人之所尊,则称上帝。
天皇大帝,即北辰耀魄宝也,自是星中之尊,有同上帝。
若区而别之,其等自异。
《易》云:「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
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是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
况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列。
《星经》云:「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垣句陈中,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自是星列,请仍旧在第二龛。
二事,钦若奏:「北极,众星所拱,与尚书大理接席」。
案《唐郊祀录》:「第二等祀天皇大帝、北斗、天一、太乙、紫微五帝座,并差在行位前。
内官诸位及五星、十二辰、河汉四十九座齐列,俱在十有二陛间」。
案《唐会要》:建中元年,亲拜郊,司天冬官正郭献之奏:「天皇大帝、北极、天一、太一,准《星经》及天宝中敕,并宜升在第一」。
制从之。
至贞元二年太常卿汉中郡王瑀博士柳冕等奏:「开元定礼,垂之不刊,天宝改作,起自权制。
此皆方士缪妄之说,非典礼之文,请依礼为定」。
诏复依《开元礼》。
而又准司天监牒:「据《星经》,北极五星在紫微垣内,居其中一星曰北辰。
第一星主月,为太子
第二星主日,为帝王
第三星为庶子,亦众子也。
第四星为嫡子,第五星为天之枢」。
今请如贞元之议及《星经》所定,仍旧在第二龛。
三事,钦若奏:「帝座为天市垣之尊,市肆、斗斛、宦者之星附焉。
今居尚书大理三公、辅星第二等之下,与二十八宿、积薪、腾蛇、杵臼之类,处于第三龛之列。
卑主尊臣,甚未便也」。
臣案《郊祀录》,坛第三等有中宫天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御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并在前中宫座;
馀一百四十二座齐列,皆在十有二陛间。
又祀外宫一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之座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
案帝座有五:一在紫微宫,一在大角,一在太微宫,一在心中,一在天市垣。
《星纪》:「帝座一星,在天市垣中者,帝之位也。
是神农所居,内为天庭」。
元在寅阶第三等,请如《郊祀录》,仍旧在第三龛。
四事,钦若奏,有子星,当设孙星位。
司天监以尊卑不得同位,请仍旧止设子星。
等所据如此,请循旧礼便。
史序元丰七年正月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乐圃馀稿》卷七、《宋史》卷四四四《朱长文传》、《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二
琴之为器,起于上皇之世。
后圣承承,益加润饰。
其材则钟山水之灵气,其制则备律吕之殊用,可以包天地万物之声,可以考民物治乱之兆。
是谓八音之舆,众乐之统也。
自伏羲作琴,而乐由此兴。
女娲氏之笙篁,朱襄氏之瑟,葛天氏之八阕,阴康氏之舞,伊耆氏土鼓,篑桴苇籥,源源以流。
黄帝作《咸池》,少皞作《太渊》,帝喾作《六英》,尧之《大章》,舜之《九韶》,皆资琴以成乐。
三代之盛,此为重焉。
《周官·大司乐》阙奏之宗庙也。
《关雎》之诗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施之房中也。
《鹿鸣》之诗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作之朝廷也。
《礼》云「春诵夏弦,太师诏之」,教之庠序也。
士无故不彻琴瑟,施之闺门也。
故奏之宗庙,则祖考来格;
用之房中,则后妃和顺
作之朝廷,则君臣恭肃
教之庠序,则俊造成德;
施之闺门,则长幼咸序。
是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充养行义,防去浮佚。
至于移风易俗,迁善远罪而不知者,琴之德也。
故古之君子未尝不知琴也。
达则推其和以兼济天下,穷则寓其志以独善一躬。
其操弄遗名,或传于今。
孔子既没,下逮战国,礼乐废缺,人忘其学。
寝及汉、唐之间,荐绅士大夫不以乐为事。
间有贤智异能之士,超然远览,得意于徽弦之间,载在前史,班班可述。
后之君子,宜为之裒次而褒显也。
余经术之暇,每愿学焉,而病故相仍,是以未就。
尝谓书画之事,古人犹多编述,而琴独未备,窃用嘅然,因疏其所记,作《琴史》。
方当朝廷成太平之功,谓宜制作礼乐,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为虚文而已。
元丰七年正月序。
贞观公私画史序 唐 · 裴孝源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虙牺氏受龙图之后。
史为掌图之官。
有体物之作。
盖以照远显幽。
侔列偫象。
自元黄萌始。
方图辨正。
有形可明之事。
前贤成建之迹。
遂追而写之。
至虞夏殷周。
及秦汉之代。
皆有史掌。
虽遭罹播散。
而终有所归。
及吴魏晋宋。
世多奇人。
皆心目相授。
斯道始兴
其于忠臣孝子。
贤愚美恶。
莫不图之屋壁。
以训将来。
或想功烈于千年。
聆英威于百代。
乃心存懿迹。
默匠仪形。
其馀风化幽微。
感而遂至。
飞淤腾窜。
验之目前。
皆可图画。
且夫艺有精深。
学有疏密。
前贤品录。
益多其流。
大唐汉王元昌
天植其材。
心专物表。
含运覃思。
六法俱全。
随物成形。
万类无失。
每燕时暇日。
多与其流商确精奥。
以余耿尚。
存赐讨论。
遂命魏晋以来前贤遗迹所存。
及品格高下。
列为先后。
起于高贵乡公
终于大唐贞观十三年
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蓄。
共二百九十八卷。
屋壁四十七所。
目为贞观公私画录。
又集新录官库尽总二百九十八卷。
三百三十卷是隋室官十三卷是左仆射萧瑀进。
二十卷杨素家得。
三卷许善心进。
十卷高平县书佐张氏所献。
四卷褚安福进。
近十八卷先在秘府
亦无所得人名。
并有天和年月。
其间有二十三卷恐非晋宋人真迹。
多当时工人所作。
后人彊题名氏。
时贞观十三年八月望
史序 唐 · 高彦休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皇朝济济多士。声名文物之盛。
两汉才足以扶轮捧毂而已。区区晋魏周隋已降。
何足道哉。故自武德贞观而后。
吮笔为小说小录稗史野史杂录杂纪者多矣。贞元大历已前。
捃拾无遗事。大中咸通而下。
或有可以为誇尚者。资谈笑者。
垂训诫者。惜乎不书于方册。
辄从而记之。其雅登于太史氏者。
不复载录。愚乾符甲午岁生唐世。
二十有一。始随乡荐于小宗伯
或预闻长者之论。退必草于捣网。
岁月滋久。所录甚繁。
辱亲朋所知。谓近强记。
中和岁。齐偷构逆。
翠华幸蜀。搏虎未期。
鸣銮在远。旅泊江表。
问安之暇。出所记述。
亡逸过半。其间近屏帏者。
涉疑诞者。又删去之。
十存三四焉。共五十一篇。
分为上下卷。约以年代为次。
讨寻经史之暇。时或一览。
犹至味之有菹醢也。甲辰岁清和月编次。
奏赎法等三事1043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范文正公集补编》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数日前面奏:三代帝王,子孙绵远,盖由积德之深。
臣请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以感动天地,此圣嗣无疆之本也。
今有劄子三道进呈,内一道为议赎法事,即乞降出。
臣近睹诏旨,令御史台审刑院大理寺、修编敕所同议赎刑,此陛下至德深仁,被于亿姓,天下幸甚!
谏官孙甫上言,乞令大臣定夺施行。
臣欲乞特降圣旨,令中书枢密院同与谏议官员疾速定夺闻奏。
仍乞且赎杖罪已下情理轻者,所贵易行。
取进止。
臣闻唐武德九年八月十八日诏曰:「观省宫掖,其数寔多。
悯兹深闭,久离亲族,一时减省,各从娶聘」。
自是宫中前后所出三千馀人。
贞观二年十月二日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悯。
隋氏末年,求采无已,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
扫洒之馀,更何所用」?
于是命尚书右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于掖庭西门拣出之。
臣不知今来宫中人数几多,或供使有馀,宜降诏旨,特令减放,以遂物性,又省冗费。
亦人君盛德之事,可以感动天意(《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四、二一○。)
臣闻淳化中太宗皇帝以边户饥荒,多卖人口入蕃,颇悯恻之,特遣使以物货收赎,各还父母,此人君之盛德也。
近年缘边汉户被西戎虏不少。
今既通人使,乞出圣意,以内帑物帛,委边臣渐次收赎陷蕃汉户人口,各还其家,使父母子孙再得完聚。
则不惟边上生民恩沦骨髓,必也至德动天,降祐王室,书之史策,光于后代。
乞不降出。
史序嘉定七年 南宋 · 岳珂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八、《桯史》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亦斋有桯焉,介几间,髹表可书。
余或从󲦤绅间闻闻见见归,倦理铅椠,辄记其上,编已,则命小史录藏去,月率三五以为常。
每窃自恕,以谓公是公非,古之人莫之废也,见睫者不若身历,滕口者不若目击,史之不可已也审矣。
彼徇时者持谀以售其身,或张夸以为窿,或溢厌以为洿,言则书,书则疑,疑则久,久而乱真,天下谁将质之,兹非稗官氏之辱乎!
况戏笑近谑,辞章近雅,辨论近纵,讽议近约,若是而不屑书,殆括囊者。
夫金匮石室之藏,夫野人之记,名虽不同,而行之者一也,于是稍裒积为编。
载笔者闻而讥之曰:「嘻!
今朝廷设官盈三馆,大槩皆汗青事,详覈备记,裁以三长,含毫阁笔,犹孙其难而莫之敢议也。
齐东者何为哉?
子幸生天下无事时,亶窃粟县官,进不得策名兰台以垂信,退不得隐几全其忘言之真,呫呫徒取栋牛累于世,无毫发益,而犹时四顾出啄木画,诚可笑诋」!
余无以复,则指其桯曰:「汝将多言日朘,如五达之交午乎!
汝将嘿嘿养元,如老聃之柱下乎!
人言勿恤,汝姑谓汝将奚择」?
桯㗳然不应。
予笑曰:「此真良史也」。
遂以为
嘉定焉逢淹茂岁圉如既望
地理新书序 北宋 · 王洙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八
翰林院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充史馆修撰判国子监提举集禧观事、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臣王洙等奉敕管句删修。
臣闻圣人包虑民之心,其制器大备,其示法详密,使民日去不善,居而蕃息者也。
父母之于子,推燥湿以养之,又教以水溺、火焚、矛戟、虎豹、蛇鼋之能害人者,丁宁反复,然后知而避之。
人识父母之于己生而养之者也,不识安而全之者,父母之教也。
人之于父母知其大而遗其细,知择福而不知避害。
圣人者为之宫室、耒耜、书契、舟楫、弧矢、网罟、臼杵、重门,皆所以兴利驱害,虑及万世。
当是时,庶工百执事黾勉于下,涖官以智,献功以时。
为之者百官也,成之者圣人也。
《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圣人为民父母,制器示法,既备且悉,周于无穷。
公刘居豳,太王居漆、沮,文王岐阳武王居镐,代皆相其吉凶,然后居之。
在《诗》曰:「笃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
「古公亶父,聿来胥宇,爰契我龟」;
「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
「考卜惟王,宅是镐京,惟龟正之,成之」。
及周公营新邑,亦使太保召公先卜宅献图兆。
商相傅说曰:「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
然则,建邦都,营邑屋,面方辨位以求其宜,本三王之法也。
在《周礼》有建邦国都鄙之法,以水地土圭表𣙗规日景,以极星正朝夕是也。
秦汉已降,术学蜂起,占家有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太一诸学,世多习者,其书寖广。
大宋总一海内,天覆地载。
列圣爱民之心,疚然深思,农田耕垦、风雨祈禬,皆著敕法。
若医药针石不得其宜,则夭殇所由生也,论次为书,博士讽诵,与令格敕书藏于天下。
又若占家之,冠昏、行人、丘封、葬敛、日时、吉凶不得其法,则人逢百殃。
圣人之心,将欲纳民于富寿,其亦有取于斯也。
唐贞观中太常博士吕才奉诏撰《阴阳书》五十篇,其八篇地理也。
至先朝,更命司天监史序等分门总辑为《乾坤宝典》四百五十篇,其三十篇地理也。
书既成,高丽国王上表请于有司,诏给以写本。
然序之书丛杂猥近,无所归诣,学者抉其󸈠谬凡三千五百。
景祐初司天监王承用又指摘阙误一千九百。
始诏太子中允集贤校理稽颖,冬官正张逊,太卜署令秦弁与承用覆校同异,五年而毕。
诏付太常,命司天少监杨惟德与二宅官三十七人,详其可否。
惟德斟酌新历,修正舛盭,别成三十五篇。
赐名《地理新书》,复诏钩覈重复。
至皇祐三年集贤校理曾公定领其事,奏以浅漶疏略,无益于世。
有诏臣、臣禹锡、臣羲叟洎公定置局删修,以司天监主簿亢翼改正其旧,观文殿学士丁度典领焉。
薨,臣实掌其属。
于是具阅三观所藏,及古今占术验忌,披其奥窔,诘其苞柢,管以体要,区以轻重,而各从摛部,先后可寻。
吕才成书,名以地理,而专记冢墓,颇殽以室舍,吉凶同条,非著书之法。
今首以城邑、营垒、寺署、邮传、市宅、衢巷,则左阴右阳,刑祸福德所相也。
辨之以四方,叙之以五行,商之以五姓,宪之以九星,媲之以八卦,参之以八变,为地事凡二十篇。
终以冢穴、埏道、门陌、顷亩,则开三闭九,山垄水泉所相也。
任之以八将,齐之以六对,董之以三鉴,傃之以六道,为葬事凡十篇。
若乃冈原利害则绘之,以易民用,为地图一篇;
种次有汇则总之,以便看读,为目录一篇。
勒成三十二篇。
闿之以经义,辨凿空也;
质之以史传,信休咎也;
广之以异闻,求成败也。
巫史所传,则存其可据者,不专新见也。
辞质而易晓,便于俗也。
皇帝陛下以圣人制作之德,广祖宗爱民之心,将使斯民去夭伤刑害而远不善,则兹书之所以作也。
自有诏校正,距今二十一年,臣等以庸浅而黾勉于下,旷日弥月,然后能就。
若乃成而名之,皆陛下也。
四夷有求于中国,观其书则文而不俚,将以见册府藏书之盛。
其下则惠逮漏泉,宅兆以时。
圣人之仁如此。
惟文武受命,世世忠厚,诗人美之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谓草木微者犹能爱之,况于人乎!
故卜世三十,享国过历。
若然,大宋之仁,溥博上下,则爱民之报,祚以万年,天之道也。
按:《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二,莫友芝刊本。
谢浙西王宪荐举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七、《臞轩集》卷七
幕府底寮,甘守雌甲辰之拙;
职司荐剡,首膺大戊子之知。
士论荣之,德念深矣。
惟今当荐举之路,夫谁无故旧之交?
升潜既殊,气味随改。
一贵一贱而情乃见,望望去之;
须奸须媚而位可求,滔滔皆是。
在上者徇情而忘义,为士者屈道以从人。
未有方持绣斧之新,而乃重念绨袍之旧,必居名下,方在选中。
如某者独抱古心,熟谙世味,挈来京兆之幕,远引王公之门。
凡同年而同官,多得时而得位。
君乘车,我戴笠,命实不犹;
子鼓瑟,王好竽,物难苟合。
宁人不顾,耻己自媒。
此心常质于神明,一语不谋于妻子。
敢意云天之高谊,不忘湖海之奇人。
每与丁宁,辄相唯诺。
正伦杜曲之族,支派不殊;
谢庄康乐之游,岁时已久。
此吾意气所许者,不待干求而予之,故澄清之辔方还,而破白之章已至。
在昔文正,雅爱沂公。
岂独以谱系之偶同,私相延誉;
盖观其器识之远到,预有相期。
公子援故事以举行,仆自顾菲才之莫称。
兹盖伏遇某官文得双岩之正印,学障百川之狂澜。
驻足于万马之群,不移定力;
论事如独鹘之击,凛有英风。
乘轺察吏而山岳摇,悬镜阅人而泾渭判。
谓荐贤所以报国,而行道非以市恩。
扬清激浊之风声,作兴一道;
登明选公之相业,根本此时。
致使妄庸,亦叨收录。
某敢不秉心介石,厉行饮冰。
纵未图即报于隆知,决不敢自叛其素学。
升沉有分,安能计迟速于荣途;
名节自持,或可附声光于青史。
赵几道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八
昔时读史者不过记其事实,摭其词采,以供文字之用而已。
近世学者颇知其陋,则变其法,务以考其形势之利害、事情之得失。
而尤喜称史迁之书,讲说推尊,几以为贤于夫子,宁舍《论》、《孟》之属而读其书。
然尝闻其说之一二,不过只是战国以下见识。
其正当处,不过知尊孔氏,而亦徒见其表,悦其外之文而已。
其曰折衷于夫子者,实未知所折衷也。
后之为史者又不及此,以故读史之士多是意思粗浅,于义理之精微多不能识,而堕于世俗寻常之见,以为虽古圣贤,亦不过审于利害之算而已。
苏黄门作《古史序》,篇首便言古之圣人其必为善,如火之必热,水之必寒;
不为不善,如驺虞之不杀,窃脂之不谷,于义理大纲领处见得极分明,提得极亲切。
虽其下文未能尽善,然只此数句,已非近世诸儒所能及矣。
惜其从初为学功夫本无次序,不曾经历,不能见得本末一一谛当,只其资质恬静,无他外慕,故于此大头段处窥测得个影响。
到此地位,正好著力,却便堕落释老门户中去,不能就圣贤指示处立得修己治人正当规模,以见诸事业,传之学者,徒然说得此个意思,而其意之所重终止在文字言语之间。
其徒虽极力推尊之,然竟不曾有人能为拈出此个话头以建立宗旨者,亦可恨也。
其论史迁之失两句,亦切中其膏肓,不知近日推尊《史记》者曾为略分解否耳。
今日已作书,偶思得此语,聊复奉告,不审以为如何也。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四。又见《群书考索》别集卷一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一五、学行典卷九三。
南京谢赐历日表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乐全集》卷二八
居卿典历,太史序时。
宪治象于庶邦,大王正于一统。
尊号皇太后陛下厚生著德,大顺御期。
抚节以推天元,履端而谨政始。
气物惟叙,机祥荐和。
爰颁朔于海寰,俾示人于岁事。
臣忝由禁署,分守陪京,捧迎日之轩书,切望云于尧屋。
杜相公1047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五、《元丰类稿》卷一五、《曾文定公集》卷五、《曾子固集》卷一七、《南丰曾先生文粹》卷四、《皇朝文鉴》卷一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一、《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庆历七年九月日,南丰曾巩再拜上书致政相公阁下:闻夫宰相者,以己之材为天下用,则用天下而不足;
以天下之材为天下用,则用天下而有馀。
古之称良宰相者无异焉,知此而已矣。
舜尝为宰相矣,称其功则曰举八元八凯,称其德则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卒之为宰相者,无与舜为比也。
则宰相之体,其亦可知也已。
或曰:舜大圣人也。
或曰:舜远矣,不可尚也。
请言近之可言者,莫若汉与唐。
汉之相曰陈平,对文帝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问钱谷,责治内史」。
周勃曰:「且陛下问长安盗贼数,又可强对邪」?
问平之所以为宰相者,则曰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观平之所自任者如此,而汉之治莫盛于为相时,则其所守者可谓当矣。
降而至于唐,唐之相曰房、杜。
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圭,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绩、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
其馀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夫谏诤其君,与正纲维、持宪法、用兵征伐、长民守土,皆天下之大务也,而尽付之人,又与人共宰相之任,又有他卿大夫各任其事,则房、杜者何为者邪?
考于其传,不过曰: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不隔卑贱而已。
卒之称良宰相者,必先此二人。
然则著于近者,宰相之体,其亦可知也已。
唐以降,天下未尝无宰相也。
称良相者,不过有一二大节可道语而已。
能以天下之材为天下用,真知宰相体者,其谁哉?
数岁之前,阁下为宰相
当是时,人主方急于致天下治,而当世之士,豪杰魁垒者,相继而进,杂遝于朝。
虽然,邪者恶之,庸者忌之,亦甚矣。
独阁下奋然自信,乐海内之善人用于世,争出其力,以唱而助之,惟恐失其所自立,使豪杰者皆若素繇门下以出。
于是与之佐人主,立州县学,为累日之格以励学者;
课农桑,以损益之数为吏升黜之法;
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
变茍且,以起百官众职之坠。
革任子之滥,明赏罚之信,一切欲整齐法度,以立天下之本,而庶几三代之事。
虽然,纷而疑且排其议者亦众矣。
阁下复毅然坚金石之断,周旋上下,扶持树植,欲使其有成也。
及不合矣,则引身而退,与之俱否。
呜呼!
能以天下之材为天下用,真知宰相体者,非阁下其谁哉!
使充其所树立,功德可胜道哉!
虽不充其志,岂愧于二帝、三代、汉唐之为宰相者哉?
者,诚鄙且贱,然常从事于书,而得闻古圣贤之道,每观今贤杰之士,角立并出,与三代、汉唐相侔,则未尝不叹其盛也。
观阁下与之反复议而更张庶事之意,知后有圣人作,救万事之弊,不易此矣,则未尝不爱其明也。
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
以叹其盛、爱其明、恨其道之难行之心,岂须臾忘其人哉!
地之相去也千里,世之相后也千载,尚慕而欲见之,况同其时,过其门墙之下也欤?
今也过阁下之门,又当阁下释衮冕而归,非干名蹈利者所趋走之日,故敢道其所以然,而并书杂文一编,以为进拜之资,蒙赐之一见焉,则其愿得矣。
噫!
贤阁下之心,非系于见否也,而复汲汲如是者,盖其忻慕之志而已耳。
伏惟幸察。
不宣。
再拜。
赐历日谢表(一)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七、《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九、《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卷八一
臣伏以太史序年,将谨人正之授;
远臣尸禄,乃叨天指之加。
中谢。)窃以钦若昊穹,灵承黎庶,正时所以作事,治历所以明时。
恭惟皇帝陛下道迈古初,德绥方夏。
治教之象,上协于天心;
正朔所加,外通乎海表。
敢图幽屏,亦误宠颁。
徒尊阁以知荣,曷糜捐之可报!
臣无任。